戚敏婕,现任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初二(3)班班主任,初二、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
主要荣誉
· 2023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 2022年所主持的课题被立为虹口区青年课题
· 2021年上海市馆校合作课程“红色一课”一等奖
· 2021年上海市民办中小学青年教学评比三等奖
· 2020年虹口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单项技能评比一等奖
教育格言
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心怀热爱,一路向阳。
她是一名喜欢讲故事的思政课教师,她是一名爱学生的德育工作者,她还是一名博物馆里的志愿讲解员,她就是我们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戚敏婕。“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戚敏婕用心、用情、用爱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用心教书——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那是一个骄阳正好的午后,当我轻轻翻开道法书,在扉页写下我的名字,我也遇见了她——我最亲爱的戚老师。她让我期待每周的道法课,喜欢上了道法课。记得,那次课前的新闻发布会,正好轮到我担任新闻主播,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忐忑不安。戚老师从我的表情中看出了我的困惑,就在班级里和我们讲述如何做好新闻播报,从上官方渠道搜索新闻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如何联系学科知识评述新闻到播报时的仪态表情,不仅如此,还事无巨细地指导我修改新闻稿、挑选新闻照片,这使我信心倍增,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戚老师的课堂中充满着与人友善的温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温度、孝亲敬长的温度,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中满满的正能量。

“原来,一百多年前的周恩来、邓小平等人赴法勤工俭学的出发地就在我们虹口,就在北外滩,就在我们身边。”我不由发出感叹。这是戚老师精心设计的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北外滩之旅”。那天下午,暖风拂面,当我们扶在北外滩岸边的栏杆上,眺望对岸的浦东——上海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我们就好奇地问戚老师怎么会想到带我们来到这里的,戚老师说到备九年级道法课时一直有个想法,之前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时讲到,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从上海由海路赴法勤工俭学的89名青年,从北外滩汇山码头乘船出发,毛泽东到码头送行。“要是能带学生到这一地方去看看,那他们对这一段党史的印象会更深。”我们纷纷感慨:“一百多年前,周恩来等人赴法勤工俭学从虹口出发,我们现在就站在这里,仿佛穿越了一样。”当年,他们怀揣着理想到国外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我们在校园里也是在学习科学、学习本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建设祖国!

用爱聚力——服务社会以身示范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一本《入城纪律》小册子,这里面写了当年解放军进入上海时必须遵守的八项纪律。”戚老师正在博物馆里激情昂扬地给我们讲解上海解放的那段历史。我真没想到,戚老师在课余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还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里担任义务讲解员。当我们问起戚老师为什么会选择在工作之余义务做讲解员时,戚老师这样说道:“因为喜欢上海来到了上历博,因为愿意付出选择了做志愿者,想要把上海的故事讲给来到上历博的每一位参观者。作为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上历博,讲述在上历博发生的那些人那些事,更想让我的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热心帮助身边人。”我记得戚老师说这段话时眼里闪烁的微光,它似乎也照进了我的心里。受到戚老师的鼓舞,我想将我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尽我所能,服务社会,将志愿者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