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哈尔滨学院陈晓利事迹材料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5-15 [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网站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陈晓利,哈尔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公共课教师,19725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民进黑龙江省委委员,民进哈尔滨市委常委,民进哈尔滨学院支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黑龙江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会员、民进省委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得民进黑龙江省2017-2022年度先进个人,民进黑龙江省2017-2022年度先进基层组织,两次获得校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一次获得市级“四有好老师”称号。




事迹材料:

奋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的民进会员陈晓利老师

陈晓利老师1995年大学毕业后走上讲台,至今从教二十多载,应该说,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倾注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把知识与爱奉献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项具体要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真理的力量引领学生,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

一、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引领学生绷紧意识形态之弦

我国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严峻,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如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绷紧意识形态之弦、坚定政治立场,这是每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陈晓利老师对此有自己的办法和心得。在教学中,她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分别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将三门课程融会贯通,相互印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独特的大融合教学法,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更加信服。同时,有些学生由于看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或者受网络不实信息与言论的影响,在课堂上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或对自己的发展和中国的未来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情况,陈老师不是一味地谴责或批评,而是以更详实的资料、更客观的态度耐心讲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质变,用党和国家发展的事实解决学生的困惑,引导他们走出误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守好意识形态底线,进一步坚定报效祖国的决心。有一次,学生在做课前播报时讲到俄乌战争,认为乌克兰是卫国的正义战争,陈老师适时地纠正,从战争起源以及国际关系局势分析战争的实质,并鲜明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甄别网络信息,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在网上随意发表未经证实的言论,讲完后,同学们都信服地点头表示赞同。她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用最新的数据或者案例支撑自己的教学,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助力课堂,使学生真正想学、爱学并能有所收获。思政公共课上课的学生非常多,经常大教室坐得很满,但她依然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予以恰当的鼓励和引导。

二、立德树人、执着从教,是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陈老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坚守教师之德,敬畏教师之职,用自己平凡的工作实践教书育人。她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严以律己,用自己踏实努力的工作作风和真诚善良的从教品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她教过的一些学生在面临困难和人生迷茫之时都愿意找她倾诉,她也耐心倾听,真诚鼓励,积极解决他们的困惑。每年考研时都会有学生找到陈老师咨询报考、复习的相关问题,她都耐心解答,并联系自己的硕士、博士同学为考研学生找导师,搜集复习资料。有一位女同学的愿望是考上东北师大的研究生,但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信心,不敢报考,陈老师不仅给予鼓励和支持,还在她复习期间多次进行指导,最终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有些毕业的学生也会时常找到陈老师,针对工作与生活上的困惑寻求陈老师的帮助,对此,她都真诚倾听,并竭尽全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有的同学至今仍亲切地称她为“女神”!她曾教过一名文法学院专升本的自闭症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她都能跟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病情并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照顾。高校老师虽然不要求坐班,但只要学生有需要,陈老师都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和学生交流,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两次被评为学校的“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一次被评为市级“四有好老师”。

三、静心钻研、不断进步,是一名学识扎实的好老师

陈老师学识扎实,追求卓越。虽然在学院已经算是老教师,但她热爱学习,自我要求严格,始终用较高的学术标准来要求自己。由于公共课的课程较多,教学压力大,所以她只能利用晚上或者假期的时间搞科研,长时间的熬夜和静坐使她的腰椎、颈椎都出现问题,但她仍然踏踏实实做项目、写论文、写著作,不投机取巧,不沽名钓誉,在扎扎实实的努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正是基于长期的积累,她申请成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读博士期间,她每天泡图书馆10几个小时,早出晚归,虽然一边工作,一边读博,但仍勤奋自律,仅用3年半的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博士论文水平受到专家评审委员会以及答辩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博士期间通过网络投稿在本专业顶级期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上发表论文,至今仍让导师引以为傲。博士毕业后,她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而是继续努力,从校级项目开始一步步做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陈老师不仅自己勤奋上进,在课堂上,她还把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珍惜时光、丰富学识,为未来报效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四、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民进会员,同时也作为人大代表,陈晓利老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为冰城发展建言献策。早在2009年,陈老师就在哈尔滨市政府征求市民意见时提出了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的建议,虽然当时由于各种实际条件并未被采纳,但当看到现在城市遍布的小蓝车、小黄车时,她还在为自己曾经超前提出的建议感到骄傲。陈老师关心冰城哈尔滨的发展,曾经针对市民松花江环保意识问题进行调研,发放近千份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被哈尔滨市社科联内部刊物刊载,荣获市社科联“智囊杯”征文大赛二等奖。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中,她不仅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到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本校二级学院做宣讲,而且申报成功《清廉冰城百年回眸——哈尔滨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史研究》专项课题并顺利结题。作为人大代表,她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认真撰写意见和建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她先后撰写了《哈尔滨党史馆发展建议》、《促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建议》,后者被民进中央采纳。针对哈尔滨市人才流失情况,为了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她先后撰写《关于每年开展哈尔滨解放日庆祝活动的建议》以及《关于在哈尔滨大中小学开展城市历史教育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或采纳。陈晓利老师还利用自己的界别优势,积极投入到参政党的理论研究中。2022年,她申请成功民进中央关于民主监督历史的理论研究课题,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查找资料、认真调研,最后顺利结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晓利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坚守二十多年,始终不忘初心、真心奉献,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送上了报效祖国的工作岗位。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她还在努力耕耘,将为我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