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气温越来越高,有没有常常莫名其妙地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人缺乏热情,觉得日子过得太乏味,通常清晨心境好一些,下午和晚上心境变得越来越坏。小心!这些症状可能就是心理中暑。

一、何谓“心理中暑”?
“心理中暑”,指的是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容易骂人等。这种情况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但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气候变化对人的情绪明显会造成影响,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
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情绪中暑”表现为三个症状:
一是情绪烦躁不安,不能静心思考问题,办事经常丢三落四,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自己还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里糊涂;
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生活过得没劲,对他人缺乏应有的热情,呈现出早晨、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由好到坏的变化;
三是行为古怪,经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和擦洗鼻子等。
二、心理降温有良方
重视饮食起居。大热天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咖啡、菊花、金银花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
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但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居室注意通风,可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但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居室注意通风,可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外出活动活动时,一是曙光初照、空气清新的早晨,到公园等草木繁茂、空气新鲜处散步锻炼,吐故纳新;二是选择凉风习习的傍晚,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会有心静似水,心旷神怡的内心感受。三是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
另外,还可运用想象法,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把原本处在夏季的身体,带入到凉爽的意境中,通过心理暗示,使身体产生凉爽的感觉。比如:可以想象九寨沟的清泉绿水,想象南极洲的冰雪天地,想象珠峰之顶的蓝天皑雪……。随着这些意境的不断展现,身体凉快的爽感随之产生。
图文源自网络,如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