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多见于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人群,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如果不做好一些防范的措施,往往运动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但万一损伤的不幸发生了,我们也得认清是何种损伤,必须有针对性的处理和保护。受伤后关节不稳、打软是关节韧带损伤的重要表现,千万不要忽视.如果自己的经验不够,就得上医院去了。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二、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三、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对于现代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有四大原则,即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四、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1、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2、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二三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五、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六、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奥运增强了国人的健康意识,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这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好处。但在参加各种健身活动中一定要讲究科学,主动预防各种运动性损伤的发生。首先,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伸伸胳膊踢踢腿等关节的伸展,而是包括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及骨骼关节系统等体内各种系统的活动;其次,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锻炼的基础、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特点来选择;第三运动方法要科学合理,还要有技巧;第四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在中等为宜。此外,坚持多种运动相互配合,防止局部负荷过重;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使用必要的运动护具;发生运动性损伤后注意休息,及时治疗等都很重要。大量普通人群在锻炼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临床上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是肌肉拉伤,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肌肉拉伤表现为受伤部位发硬或发痛,用手触摸或收缩伸展时疼痛加剧。中度肌肉拉伤则有相当多的肌肉纤维撕裂或断裂,受伤部位似有刀割般疼痛感。严重的肌肉拉伤,呈现肌肉中部断裂,并在受伤部位可以摸到肌肉或肌腱不连续所形成的缺损。损伤部位多见大腿、小腿后部肌群、腰背肌等。根据损伤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损伤引起的跟腱断裂、跖肌腱断裂(俗称网球腿)等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多发生在短跑、跳跃、打羽毛球、网球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中。更严重的急性运动损伤可发生撕脱性骨折(如髂前上棘、坐骨结节等部位),它是由于剧烈运动时强大肌肉瞬时牵拉肌腱连接骨头上的附着点时骨组织被撕脱。慢性劳损性损伤,常见为肱骨外上髁(网球肘),髌韧带在髌骨下极的止点(跳跃膝),棘上和棘间韧带在棘突上的附着点(棘突骨膜炎);肩袖在大结节上止点(肩袖损伤);跖腱膜在跟骨附着点(跖腱膜炎);跟腱在跟骨附着点等。这些地方是运动发力的关键部位,局部过度负荷,极易引起组织损伤,加之这些部位血液循环较差,受伤后愈合过程非常漫长,在伤势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反复大量运动,容易导致慢性劳损性损伤而使伤情恶化。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医务室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