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通知 > 正文

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规定》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3日 00:00 点击次数:[]

关于印发

《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规定》的通知

各处室、教研组、工会、团委:

为保证出差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根据《万州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万州财行【2008】5号)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了《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规定》,现印发给你们,于2009年3月9日起执行。

附件:《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规定》

二00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学校经费报销规定通知


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

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规定

为保证出差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规范差旅费管理,贯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制定本规定。

一、工作人员到万州区主城区范围内出差,须由处室负责人开具派遣单后方能出差;工作人员到乡、镇出差,须凭学校分管领导开具派遣单后方能出差;工作人员到万州区外重庆市内出差或重庆市外出差,须凭校长开具派遣单后方能出差。各位领导在开具差派遣单时,应根据工作任务,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出差人员回校后须持出差派遣单方能完清报账手续。

二、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三、城市间交通费和住宿费在规定标准内凭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实行定额包干。

四、出差人员需按照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凭据报销城市间交通费。未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的,超出部分个人自理。

(一)出差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

交通工具

职务

火车

(含全列软席列车)

轮船

(不包括旅游船)

飞机

其他交通工具(不包括出租小汽车)

正副校长级以上以及相职级人员

硬席(硬坐、硬卧及全列软席列车的二等软座和软卧)

三等舱

普通舱

(经济舱)

凭据报销

其余人员

硬席(硬坐、硬卧及全列软席列车的二等软座)

三等舱

普通舱

(经济舱)

凭据报销

(二)出差人员乘坐飞机要严格控制,出差路途较远或出差任务紧急的,经校长批准方可乘坐飞机。

五、乘坐飞机,往返机场的专线客车费用,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限每人每次一份),凭据报销。

六、住宿标准:副校级及以上人员住标准间或同等价格的单间,其余人员两人住一个标准间。出差人员(含异性人员)出现单数的,可以单人住宿一个标准间。

出差人员食宿费实行在规定限额标准内凭据报销。其限额标准:市外省会城市180元、一般地区150元;区外市内,重庆主城区150元、一般地区120元。

七、出差人员到各镇、乡出差,住宿费凭据报销。

八、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免费接待或无住宿费收据的,一律不予报销住宿费。

九、工作人员到镇、乡出差,每人每天补助20元。

工作人员到万州外重庆市内出差,伙食补助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标准为主城区40元,一般地区30元。

工作人员到重庆市外出差,伙食补助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标准为主城区50元。

十、工作人员出差,由接待单位免费接待的,不得报销伙食补助。

十一、工作人员出差,公杂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用于补助出差地市内交通费、通讯费等支出。其标准:区外市内出差每人每天20元,市外出差每人每天30元。出差人员由所在单位、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免费提供交通工具的,应如实申报,公杂费减半发放。

十二、工作人员在区内出差,不实行定额包干报销公杂费,只凭据报销公共交通工具的交通费。

十三、工作人员外出参加会议,会议统一安排食宿的,不得报销会议期间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在途期间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回校按照差旅费规定报销。

十四、到基层单位实(见)习、挂职、交流、下派锻炼、支援工作以及各种工作队等人员,工作期间由学校按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费10元,到重庆市级单位及其他区县挂职、交流的,工作期间由学校按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费15元。以上均不再报销住宿费和公杂费。

十五、因工作需要,经学校同意脱产到区外学习的人员,学习一年以上的由学校按每人每天补助12元,学习一个月以上一年内的(含一年),由学校按每人每天补助15元,各类区外举办的短训班、干训班,由学校按每人每天补助15元。在区内学习和参训的人员只回学校凭据报销公共交通工具的交通费。

十六、职工按规定探亲。可按差旅费规定凭据报销往返途中的城市间交通费和住宿费,其所报费用在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职工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学校负担。

十七、工作人员出差期间,因浏览或非工作需要的参观而开支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十八、本规定自2009年3月9日起实行,原有同类规定自行作废。其他有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上一条:预防甲型H1N1流感小知识

下一条:预防运动性损伤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