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年会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于二0一九年十一月十四--十五日在重庆万州召开。会议由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办,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会期两天。
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1984年10月成立于浙江师范学院(今浙师大),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教授担任名誉会长。研究会以促进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为宗旨,学术力量雄厚,学术活动活跃、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会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做专题讲座,在推进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次学术年会以本届年会的活动基调为“学术、简朴”;年会的主题为“融合与创新下的儿童文学应用研究”。
十四日上午本届年会的开幕式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的专家、代表五十多人,我校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柳卫东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中国儿童文学在改革开放40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媒体时代的来临让中国儿童文学既面临可喜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第十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年会的召开,对推进儿童文学的创作,深化儿童文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教委副巡视员李源田在开幕式上介绍了重庆教育事业现状,并提出时代呼唤真正的好作品,也呼唤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他希望本次会议能进一步为繁荣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本届年会理事长马筑生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新的梦想,创造出更为繁荣的儿童文学事业,为新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抒写更加灿烂的华章。
作为本次年会的承办单位,我校安排了“儿童文学实践教学成果汇演”。幼儿故事讲述《绘声绘色》、方言儿歌情景表演《三峡童谣》、儿童剧《躲猫猫大王》等生动活泼的节目,展现了我校师生风采和教学成果,赢得在场专家、学者的阵阵掌声。
学校党委书记刘灿国及其他校领导也出席上述活动。
年会的学术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王泉根——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学术报告题目:《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审美嬗变》。
彭斯远——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重庆师大西部儿童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学术报告题目:《中国儿童诗的创作》。
陈世明——厦门城市学院闽台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著名儿童戏剧研究专家。学术报告题目:《教育戏剧--开启体验式和探究式阅读的一扇门》。
吴翔宇——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文学博士,儿童文学理论家。学术报告题目:《幼儿文学融合成人文学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吴其南——温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学术报告题目:《儿童文学教学和教材》。
崔昕平——太原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儿童文学理论家。学术报告题目:《儿童诗——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杜传坤——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后,儿童文学理论家。学术报告题目:《幼儿文学研究的教育学视野》。
马筑生--贵阳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儿童文学信息》(电子版)主编。学术报告题目:《谈谈“童谣味”》。
本次大会收到研究论文92篇(其中我校提交论文9篇,仵兆琪、史妍论文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儿童诗歌475首、儿童故事共375篇。是历届年会参评作品最多的一届。
十五日下午进行了大会交流,先后有史妍、王代轩等六位同志分别就儿童文学研究(论文)和创作方面做交流发言。随后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上学校陈冬梅副校长、研究会王东(常务副理事长)分别代表本届年会承办方的和主办方发言,并将研究会会旗移交下届年会主办方----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至此,本届年会圆满结束。
本次年会于十一月十三日召开了十六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推举我校陈冬梅、牟奇平、胡军为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十七届理事会理事;推举陈冬梅、牟奇平为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常务理事会成员;推举陈冬梅为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一、本次年会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术盛宴。参与本届年会讲座的专家、学者多而且多是重量级的嘉宾:直接参与本次年会的专家、学者就有八位。王泉根、陈世明、吴翔宇、杜传坤等等都是国内外在儿童文学界颇有重要影响的专家。他们的讲座紧紧结合目前儿童文学领域里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目前国内热络的儿童诗歌(童谣)的创编、儿童教育戏剧的实践、儿童绘本的阅读、儿童文学教学、儿童文学创作等方面进行的最新探索。由于纵星云集,组委会不得不规定每位专家的讲座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分钟,每位论文交流的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只有王代轩代表重庆作家发言特批不得超过十五分钟。)发言者似乎还没讲透,听者又觉“不过瘾”。可以说,本次年会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术盛宴。
二、注重“细节”与“特色”为年会增色不少。二0一七年我校接受承办十七届年会以来,我们在二0一七年十月结合我校实际就提出了“三个一”的构想。即:一本儿童文学教材、一本学生儿童文学创作作品集、一台儿童文学故事、戏剧演出。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况的变化,最后落实为“一台戏(儿童文学教学成果汇演)、一篇文(儿童文学获奖论文集)、一本书(《儿童文学年会交流论文集》)”的三个一以突出特色。本次年会结束后还有不少学校和个人索取相关资料。在细节方面,学校在论文印制方面设计精美,印制的会议日程表、作息时间表、节目单内容细致、周到,配置的印有年会徽标的钥匙扣留有我校痕迹,专家采用一对一联系接送,适时推介万州的特色等内容都给来宾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三、进一步提升科研意识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思路决定出路,科研平台建设固然重要,要提升科研水平,首先在学校管理层面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对于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性,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研工作。大学的基本职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其核心就是需要科研引领。对于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人来说,听专家的讲座就是获取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能参加年会的学术活动是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增强自身学术能力、从事学术研究的难得机遇。
四、借助外界各种科研、学术平台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有效路径之一。从整体上看,我们是一所举办高等教育时间不长的学校,办学层次、还是办学的水平都亟待提高,特别是高水平、高职称的人才直接影响学校将来的发展。我们要积极走出去学习的同时,更要善于借助外界的各种学术平台---如学术年会、论坛等路径来提升本校教师的科研素养。学术年会或者论坛往往包含有丰富的学术信息,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以本次年会为例,会议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直接做讲座的专家就有八位,参与交流发言的就有六位,其中蕴含的信息非常之多,非常接地气;从参与的代表看东南西北各地代表都有参会,由此可见各院校的重视程度,能参与这样的年会显然机会也是难得。
五、大型会议的举办需要多部分合作,“外包”办会是可以探索的方式。本次年会从最初的策划、专家的联系确定接送、论文(作品)的评奖、证书打印分发,到学校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接待安排、节目的设计编排演出、会务资料的准备等一系列事项,任务繁杂,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员通力合作。但学校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对举办“专业性”较强的会议理解上也有差异,组织起来有较大难度。为此,有的学校在举办类似会议时采用劳务外包形式---由专业的文化传媒公司承办,这样可以较小代价而取得较好效果,也不失为一种办会方式。
学校成功举办大型的学术活动,对于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思,增强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无疑都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2019-11-2)




